中欧合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7月5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赴保加利亚和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出席在索菲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主持在柏林举行的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
保加利亚媒体连日来持续热议本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认为会晤后“16+1合作”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会晤成果显示,中国希望与中东欧16个国家的合作能促进欧盟团结和欧洲一体化。索菲亚通讯社援引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的话说:“中国在本地区并非要和欧盟分庭抗礼,对欧盟在本地区的援助是一种补充。”
此外,李克强总理还于当地时间7月9日到访德国,并在柏林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引起各方媒体广泛关注。
在两国总理会谈及政府磋商结束后的24小时内,路透社、彭博社、德国《商报》、德国之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纷纷以“中德总理共同维护自由贸易”为主题进行了报道。彭博社敏锐捕捉到默克尔对中国加大对外开放步伐的积极肯定,报道称:“默克尔对中国对外资的开放表示赞赏”。路透社则援引默克尔的话称,此次与中国达成的合作有着“全新的高质量”。
路透社7月11日报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屠绍光在巴黎参加金融会议时表示,欧洲有很多活跃的行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准备在欧洲扩大和深化投资”,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李克强总理此次访欧行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访问保加利亚并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二是访问德国并主持中德政府磋商。这两部分都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中国与欧洲以及中国与中东欧等此区域内国家间关系都有颇多助益。
“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创新之举。6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是富有成效的,如自2015年5月在斯洛文尼亚召开首次林业合作高级别会议并正式成立“16+1”林业合作协调机制以来,“16+1”林业合作建立了定期高级别会议机制,成立了联络小组,开通了林业合作网站,并积极开拓在科研教育和林业产业的合作潜力。林业合作已列入历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发表的合作纲要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
此次李克强总理中东欧之行,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在中国—中东欧国家“16+1”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菲亚纲要》(简称“纲要”)。在金融领域,纲要提出的主要成果包括投融资、金融机构网络化布局、金融监管、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此外,包括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在内也签署了双边的涉及基础设施、食品和农林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文件,可以说,“16+1”合作不仅拉近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更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展开合作的有力平台。
而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且作为欧洲的政治经济大国,德国与中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中欧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目前中欧合作更多的仍是基于经济上互有需要,中欧对彼此的市场、资金与技术的倚重驱动着双边合作不断推进。
过去十多年,欧盟作为一个统一经济体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对中国投资极为重视,西欧则看重中国的庞大市场。除了贸易投资领域之外,双边在全球治理、人文交流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未来,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欧作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合作机遇始终存在,对中欧合作前景应始终保持乐观,如全球治理领域,双方在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维系开放的投资环境、维护伊核协议等议题上拥有一致立场。
如此次中德会晤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支持世贸组织原则和声明,也会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条约的义务,因此今后双方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当然,中欧在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如仍需提升彼此信任度,更好地处理中欧贸易摩擦,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健康发展,是中欧双方领导人需要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吴虚怀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孙剑嵩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fugouxian/373999.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